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“祇、祗、衹、袛”,究竟有哪些不同?
祗丨音zhī、qí、zhǐ
示字旁,加点。
祇为地神,祗字下面多了一点,按古人造字习惯,这俩字当是有关系的。
①zhī音。"丶"像不像往下滴的一滴水?没错,它表示"以酒浇地,以敬鬼神",金文字形就是持酒浇地状。"祗"引申意就是"恭敬"。
山东人别说你不知道这事。山东很多地方酒桌文化上有个习惯,喝酒前先微倾酒杯,洒酒少许于地。去过山东的朋友有没见过?这是非常正式和讲究的酒桌礼仪,表恭谦,也是敬神灵(独饮时也或洒酒)。
父不慈,子不祗丨左传
此类用法常见于古风,现代表正式或恭敬时也用。如书信用语"祗颂文祺"、"祗候回音"(祗候也为古代官名)。
常见组词:祗候、祗颂、祗承、祗奉、祗仰、祗敬、祗回……都表恭敬行为
②祗,读qí,通"祇",表神灵,如神祗。
③还可读zhǐ,和祇同义,副词表范围。
衹丨音tí、qí、zhǐ
衣字旁,不加点
①读tí,衹同"缇",本义为橘黄色丝织物。
②读qí,用法比较单一,常见于"衹衼"一词,泛指出家人的僧衣、法衣、袈裟之类。
③读zhǐ,古籍中"衹"和"祇"可通用。上世纪中期新抓,结按道"衹"先被定为"祇"的异体字,不久又被定为"只"的繁体字,用法自然民于在一样。
袛丨音dī
衣字旁,加点
袛,从衣,氐声,本义为贴身短衣。
义项比较简单,见于一个生僻词"袛裯dāo"。《说文解字》释义: 袛,袛裯,短衣。
这个词可能来自关外。据西汉扬雄考证,"袛裯"一词或为"汗襦"之意,大概相当于后来的"汗衫、汗搭子"此类短衣。
简单总结
①作副词表范围时,祇、祗、衹古代可通用,音都读zhǐ,用法和意思同今天的"只"。不过,只有"衹"被定位"只"的繁体字。
②常见于祭祀文化的是"祇qí(指地神)"和"祗zhī(表恭敬)"。神祇一词常用,泛指神灵;神祗组合也有,但此用法较少。
③表恭敬、恭谦时,用祗zhī。祇读zhī时也表恭敬,但此用法较少。
④衤旁"衹"和"袛",作为名词用法都很单一。
衹,一同"缇",指橘黄色丝织物(读tí);也指出家人僧衣之类,如衹衼(读qí)。
袛,指短衣汗衫(袛裯),读音为dī。
现在分清了吗?
祇(多表神灵)和祗(多表恭敬)还是有必要认识,祭祀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。今天民俗、祭祀、宗教等文化等,都常用到这俩字。
有朋友再问你喝酒前为什么先洒一点酒,你可回他: 祗zhī敬于神祗qí以表祗zhī仰。
我自己都眼花缭乱了…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